最新消息

NEWS
課程/活動輔導
2025.06.20

動盪變局中,政大EMBA如何讓領袖具備未來競爭力?

全球政經劇變,企業如何突圍?政大EMBA執行長鄭至甫指出,企業領袖須升級決策、文化與行動力,才能打造新世代競爭力。

美國總統川普在4月2日宣布對全球各大經濟體課徵對等關稅,短短三個交易日,台股市值就蒸發超過12兆元。而截至5月底為止,新台幣兌美元今年則已狂升近10%。面對史無前例的變局,企業領袖該如何賦能自己,也提升團隊能力?

5月27日,在《天下雜誌》舉辦的「全球化3.0台灣企業的突圍與定位——2000大企業論壇」中,政大EMBA執行長鄭至甫特別以「決策者的未來競爭力」為題發表演說,期盼能在混沌世局中,為所有企業領袖找出致勝方向。

四大變化下,怎麼走得比一般企業更遠?

一開始,鄭至甫先梳理目前世界發生的四大變化,分別是去中心化與扁平化的社會結構出現,組織不再是單純上對下的命令體系,而更講求合作與彈性。同時,技術更新愈來愈快,企業必須隨時調整自身策略,加上全球競爭、供應鏈挑戰加劇、ESG壓力上升,都使企業必須做出改變。

在這樣的時代裡,如何還能繼續維持成長與創新,而且走得比一般企業更遠?首先,策略思維要靈活。鄭至甫解釋,過去做計畫常是按部就班,但如今必須練就「即時調整、快速反應」的能力。

而且過去企業領袖常以經驗、直覺做決策,但現在要學會善用數據,甚至是AI輔助,做出更精準的判斷。

另外,過去很多企業投入CSR(企業社會責任)是為了形象經營,但如今ESG卻成為企業的核心思維。鄭至甫觀察,ESG不再是為了做形象,更攸關企業長期發展與競爭力。

而在競爭時常來自不同領域對手,如科技公司和金融集團可能成為彼此競爭者的時代,分工精細、各司其職的企業組織文化不再吃香,反倒是懂得跨產業合作,創造新價值的組織才有優勢。

同時,企業也不能只做產品。鄭至甫分析,從產品創新到商業模式創新,都能為企業打開新局,更重要的是要把「只做產品」的思維,升級成「提供整體解決方案」,把傳統製造業升級為「製造+服務」的新型態。

換言之,企業不只賣產品,更要懂得以服務和經驗取勝。鄭至甫認為,善用AI、自動化與數位工具提升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,是未來的基本功。

而推動一切企業變革的,始終是人。但不同世代的員工,在職場重視的東西不同。鄭至甫呼籲,管理者一定要學會理解、尊重多元價值觀,創造更有彈性與包容性的工作環境,才能吸引人才。

此外,也要讓員工明確發展路徑,看見從基層一步步晉升的可能性。鄭至甫建議,企業可設計橫向跨部門輪調制度,培養員工跨部門協作能力,縱向方面則協助員工在專業領域持續深耕,兩種不同能力交錯累積下,未來就有機會挑戰更高職位。但企業若無公平透明的激勵與績效制度,無法使員工有成就感,無論制度再完善,還是留不住人。

組織內部的「學習型文化」也很重要。例如,Google鼓勵員工每週花20%時間做有熱情、相信對公司有益的專案,最後甚至誕生Gmail,而3M也要求30%營收必須來自四年內上市的新產品。鄭至甫認為,每個人都有「能力天花板」,但若能彼此學習,就有機會突破限制,可學習Google、3M以文化推動創新。

推高階學程,協助企業領袖內化複雜管理知識

至於領導者,如果只憑過去經驗,不更新知識,很快就會被時代淘汰。鄭至甫指出,政大EMBA一直推動高階學習課程,希望協助企業主管提升領導力、趨勢洞察力、解決問題能力,透過豐富個案教學、邏輯推理訓練、體驗式課程,希望大家把複雜且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內化,轉化為日常行動力。

另一方面,政大EMBA也重視跨領域人脈網路,提供知識共享平台,讓不同產業的領袖得以交流、合作,創造新機會、新價值。

如此一來,領導者除了本身的良善以外,還能具備看得見問題、看得懂趨勢,從數據中做出準確判斷的「決策力」,以及建立組織文化、把對的價值觀傳遞給團隊,讓組織能一致向前的「文化力」,還有激勵團隊排除障礙、帶頭往前衝的「行動力」。

特別是企業推動轉型升級時,最困難的是企業內部同仁會抗拒改變,或是外部環境動盪,不允許企業進行改變,更彰顯決策力、文化力與行動力的重要性。

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挑戰,企業領袖不再能依賴舊經驗生存。政大EMBA強調的是不只是學問,更是轉化行動的能力。透過策略性課程、人脈交流與實戰訓練,協助高階人才在混沌中看見機會,帶領團隊勇敢向前,打造具韌性的未來組織。

招生簡章

下載
06 / 23

最新消息

課程/活動輔導
EMBA 全球華商班校友率先響應 「四維堂風華再現」募得第一桶金

關閉

建議您使用以下瀏覽器觀看本網站,
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。

要下載瀏覽器,請直接點擊以下: